站内搜索
发布时间:2018-05-18

邱县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纪实

通讯员刘昕 本报记者秦小虎

新闻提示

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,邱县把农村道路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从首创“田路分家”经验到农村道路环境整治,持续发力,全面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。五年来,全县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总里程721.876公里,217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,沥青路、水泥路全覆盖,以县城为中心、乡镇为节点、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。全县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%和98%以上,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达到95%。

农村路,连城乡,发展产业富一方

道路通,百业兴。在邱县,路通到哪里,产业就发展到哪里,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。邱县政府县长李剑青说,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增强了城乡互动、缩小了城乡差距、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,同时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,有效带动了种植养殖业、电商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。今年4月,邱县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文冠果花节。“文冠小镇”的建设,得益于一条路。据介绍,2016年,邱县交通部门经过对马旦线梁二庄段和程二寨环村路重点整修,吸引北方最大文冠果种植基地落户邱县的市级农业园区,并采取“示范园区+合作社+种植大户”的模式,已种植5000多亩,年增收2000多万元。未来几年有望成为万亩文冠果种植、加工、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。园区路通了,红薯长“腿”了,卖到了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。经过对邱新线和段寨环村路的重点整修,后段寨初步形成具有特色产业的“红薯小镇”。

天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建波高兴地说:“小红薯变身‘金疙瘩’,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,在上海超市每公斤售价40多元。”今春,马建波组织群众开展红薯大棚育苗,带领群众发展红薯种植基地,共同致富增收。古城营镇的千亩荷塘、香城固镇的光伏大棚,逐步形成集观光、采摘、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。礼村青年史俊怀,立志回村创业,他成立了“森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”和“礼村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将全村2200亩土地全部流转,种植10多种优质蜜桃。县里修通了环村路网和果园纵横交织的观光路,这里形成集采摘、观光、加工为一体的“世外桃园”“十里桃花小镇”,仅今年春节期间接待县内外游客8万多人。

去年,邱县交通部门根据老沙河沿岸果树和特色农业种植规模,沿河修建6米宽水泥路13.3公里,打造成集采摘、观光、物流为一体的乡村振兴风景线。

路成网,林成荫,风雨无阻顺民心

近年来,邱县农村公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,累计投资6169.36万元,铺设农村道路439.49公里,改建桥梁17座,修通了67条连村路、96条过村路和21条断头路,为老百姓出行带来便利。

对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邱县县委书记孙志英明确提出,建立联动机制,设立县、乡、村三级路长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提高全民参与建设和维护身边路的自觉性,是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关键措施。县级领导带头,各级路长认真负责,深入一线现场办公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
在邱县,通过整合力量,建立队伍,发挥农村公路管护站和当地群众相结合的监管作用,形成农村公路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。全县共配备养护人员167名,乡镇农村公路管护站与林业管护站职能合二为一,路段分包到人,按照“一月一排查、一年一考核、三年一总评”的原则,建立档案,实行末位淘汰制,用制度为“四好农村路”养护护航。

一时间,分包与互助相结合,创建农村道路整修管护样板路,示范带动效应显现。该县将全县农村养护路段划分块儿、连成片儿,开现场会推动,以点带面,全面开花。在农村道路养护上,该县坚持未“病”先防、小“病”早医、中“病”快治,对公路破损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理、早维修,延长道路使用寿命,全县累计修整县乡道路基281公里,村道路基修整311公里。

该县打造乡村道路绿色风景线,提高公路环境质量,提高百姓幸福感。全县投资2000余万元,对农村公路绿化实施了“三大工程”:

——高标准打造一批环村林带样板村,以环村公路为载体,建成环村生态防护林,形成完整的环村林带闭合圈;

——建成一批样板路,严格按照“一路两沟四行树”的标准进行绿化美化,“田路分家”完成率100%,每个乡镇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环村路样板村,逐步达到全覆盖;

——高标准打造廊道绿化工程,按照“树种整齐划一、品种错落搭配”进行绿化,农村公路绿化已完成629公里,公路两侧植树180万株,绿化面积15700亩。

公交车,门口过,群众出行更便捷

这些年,邱县致力打通乡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。

按照“县、乡、村”一体和“路、站、运”统筹规划,全县已完成4条主要线路、50余条支线线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。截至目前,全县80辆新能源公交车、108辆城乡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,建设客运站3处。2018年规划新建4处农村四级客运站,将新建候车厅、停车点(牌)202处,辐射全县217个行政村,达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AAA级水平。

铺下的是路,通达的是福。过去农民出行难,如今公交通到家门口,轿车进入“寻常百姓家”,不但赶集上班接送孩子上学不用愁,也引来游子回乡潮。李振刚原在北京工作,听说家乡大变化,退休后离开京城回家乡刘云固村安度晚年,“半院果树半院菜”,过着清静安逸的田园生活。

邱县交通运输局长赵秀海深有体会地说:“乡村振兴路先行,路通业兴;筑路永无止境,有路方能振兴。农民盼望的,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交通人的梦永远在路上。”

(原载于《邯郸日报》5月17日4版)